颜德馨:中医的血脉不能断

戒色养生 人已围观

本版撰述:钱江晚报记者 尹维纳

上海,颜德馨家里,电话铃响起。

电话来自一位年轻的医生,讨教关于怎样救治心率衰竭病人。

“病人现在怎么样?”

“……”

“用3克野山参和麦冬、西洋参、五味子一起用小火煎。分少量多次给他喝。”颜老略加沉思道,“服药后有什么情况,随时告诉我。”

像这样有关危重病人的紧急电话,颜德馨经常会接到。颜老说,虽然现在不看门诊了,但还要继续为救治病人尽一点力。

要相信中医热爱中医

“现在,有很多搞中医的人不热爱中医、不相信中医,自己看不起自己,把中医当成西医的附属品。”颜德馨对此颇有微词。“但是,过去,中医有十三个科,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喉科、痔科、眼科、耳科……几乎无病不包。而且,对现在的不少疑难杂症,中医自古以来就累积了相关的治疗经验。”

颜德馨说,中医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,拥有一套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特殊理论。我们搞中医的人首先不能不相信中医。只有相信才会去热爱,只有热爱,才能看好病。

现在,很多中医医生习惯把病人往外推:“这病中医治不了,还是找西医看吧。”颜德馨认为,中医如果自我放弃,认为自己的本领看不好病,把自己看作西医的辅助疗法,久而久之,病人也就会对中医丧失信心。所以我提倡中医什么病都要看,不能轻易放弃每一个病人。中医的定位是关系到中医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。中西医各有所长,两者应该并重,互相尊重、互相吸收、互相合作。
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

在颜老书房的墙上,挂着这样一块匾:“颜亦鲁内外方脉”。那是颜老的父亲颜亦鲁开业行医时所挂。颜老说,“内外方脉”顾名思义,就是无论内科、外科什么病都看。父亲的言传身教,使颜德馨在行医之路上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。1939年,颜德馨从当时的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,至今正好70年。当年,刚踏进医院工作的他,只是被归在内科病房里一名不起眼的年轻中医。肺病在当时是让人望而却步的恶性疾病。病房里,有几位肺脓疡病人因肺纤维化,肺部出现了空洞,高烧几天不退,情况十分危急,医生们束手无策。 “让我试试看。”颜德馨站了出来。大家愣了,中医能治这么棘手的病?

三天三夜,颜德馨就在楼梯口搭起来的临时病床边陪着病人。没有护士,他就亲自熬药,整天观察病人的情况。没多久,鱼腥草药方起了作用,40度的高烧退了下来,原先厚厚的脓痰化了。就这样,颜德馨用传统中医疗法先后治好了一批肺脓疡、肺吸虫病人。再没有人瞧不起这个初出茅庐的中医医生。调入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,也就是现在的第十人民医院后,颜德馨一头扎进血液病的中医研究。他根据多年经验的累积,从中医理论出发,开创性地对白血病进行了分型:阴虚型、阳虚型、温热型、阴阳两虚型和淤血型,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雄黄是抑制白血病的有效药物。
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行医七十载,颜德馨始终奉行这句话。

“久病怪病必有淤”

2003年,非典来袭。颜德馨不顾高龄,不畏风险,亲自来到传染病医院,担任上海市中医防治专家组顾问、上海市中医治疗指导组组长及华东地区防治非典首席科学家,总结出“非典”的病机要点:热、湿、淤、痰、虚五字。在他的带领下,中医疗法有效解决了激素治疗引发的肺纤维化问题。中医抗非典,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。

“谁说中医只能看关节痛、只会开膏方?中医不是辅助,我们不能先把自己的定位定错了。”老人动情地说:“源远流长的中医在当今仍然有生命力和价值。”

但颜德馨在行医生涯中发现,诸多疑难杂症并非源于脾胃,而是源于淤血,凡是那些久病、怪病患者,都有舌质发紫、角膜有丝、眼底有色素沉淀、夜间多梦等表现。为了寻找充足的理论依据,他对病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,结果证实这些病人果然都有淤血反应。

于是,颜德馨大胆提出了“久病必有淤”、“怪病必有淤”的新观点,他认为“瘀血”形成的根本是阴阳失调、气血不平衡,通过平衡气血,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。由此,颜德馨在传统中医“八法”即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补、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“衡法”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治疗法则。通过调整气血、稳定人体内环境,冠心病、中风、红斑狼疮、肝硬化等难病、疑病,经他的妙手“衡法”都一一回春。就这样,颜德馨的名字成了久病、怪病、疑难杂症的克星。

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里有一座老楼,那是颜老奋斗了几十年的中医楼,坚持用传统中医的方法看病,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传统,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。他说,中医的发展一定要姓“中”,也就是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;在危重疾病的抢救中;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中;都要坚守中医的特色。只有这样,中医的血脉才不会断在我们这一代手里。

评论一下,作者需要你的鼓励!
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戒色吧随机戒色语录图片
    戒色吧随机戒色语录图片